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文件分类
频道
文件分类
批量下载
ICS 27.180 F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9115.2—2018 代替GB/T19115.2—2003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第2部分:试验方法 Wind-solar photovoltaic hybrid generate electricity system- Part 2:Test methods 2019-04-01实施 2018-09-17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19115.2—2018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试验目的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试验条件 5 6 系统主要部件试验方法 7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综合性能试验准备 8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综合性能试验方法 6 可靠性试验 10试验报告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综合性能试验记录表 GB/T19115.2—2018 前言 GB/T19115《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分为以下2个部分: 第1部分:技术条件; 一第2部分:试验方法。 本部分为GB/T19115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19115.2一2003《离网型户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第2部分:试验方法》,与 GB/T19115.2一2003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本部分增加了并网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试验方法,(见第5章); 一调整了适用范围(见第1章); 引用标准对应更新(见第2章); 一增加了并网型风机控制器的测试示意图及测试方法(见图1、6.3.1); 一增加了并网型系统测试连接方法示意图及测试方法(见图5、8.2); 修改了风力发电机组模拟器示意图(见图3); 修改了逆变器试验方法(见6.4); 修改了蓄电池的检测方法(见6.5); 修改了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综合性能试验记录表(见附录A); 删除了卸荷器试验方法(见2003年版5.6)。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风力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SAC/TC5O)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广州红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为民电源有限公司、上海电气分布式 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伍友刚、俞红鹰、鞠宁、陈超明、陈贤、张为民、朱凤天。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9115.2—2003。 Ⅲ GB/T19115.2—2018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第2部分:试验方法 1范围 GB/T19115的本部分规定了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以下简称系统)试验目的、试验条件、试验准备和 试验方法、检验标准。 本部分适用于风力发电和光伏混合的离网型与并网型系统,且风轮扫掠面积小于200m且输出电 压低于1000V交流或1500V直流的风力发电系统或其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2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9535 5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 GB/T17646 小型风力发电机组 GB/T 19068.2 小型风力发电机组 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 19068.3 小型风力发电机组 第3部分:风洞试验方法 GB/T 19115.1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第1部分:技术条件 GB/T 20321.2 离网型风能、太阳能发电系统用逆变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 22473 储能用铅酸蓄电池 GB/T30427 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34521 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用控制器 3 3术语和定义 GB/T17646和GB/T19115.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试验目的 4 检测验证风力发电机组、光伏阵列、风光互补控制器、离网逆变器、并网逆变器和蓄电池等主要部件 组成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产品质量。 5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试验条件 系统试验的环境条件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m; b)环境温度:室内温度:25℃±5℃;室外温度:0℃~+40℃; c) 相对湿度不大于90%。 1 GB/T19115.2—2018 6系统主要部件试验方法 6.1 风力发电机组试验方法 风力发电机组的试验方法应按GB/T19068.2与GB/T19068.3的规定进行 6.2太阳能电池组件试验方法 太阳能电池组件试验应按GB/T9535的规定进行。 6.3风光互补控制器试验方法 6.3.1风力发电机控制器测试 6.3.1.1离网型风力发电机控制器测试方法应按GB/T34521的规定进行。 6.3.1.2并网型风力发电机控制器应满足以下测试要求: a) 并网型风力发电机控制器测试示意见图1; 卸荷器 三相交流 被测系统 (v2) 调压器 元器件: V1—交流电压表; V2——直流电压表; I1——交流电流表; R 可调负载。 图1并网型控制器测试示意图 b) 控制器基本功能测试: 卸荷功能:如图1所示电路,断开R,将三相调压器电压调整到控制器的最大电压点,检测 卸荷器是否处于卸荷状态; 充电功能:按图1所示电路,连上卸荷器及R,调整三相调压器电压,检测V2是否建立起 电压。 控制器最大电压测试:采用图1所示电路,断开R,将三相调压器电压调高到控制器最大电压, 卸荷器持续卸荷状态,持续时间10min,控制器应不损坏; D 控制器最大功率测试:采用图1所示电路,断开卸荷器,三相交流调压器电压逐渐加大至额定 电压,调整R使电流表指示为控制器额定电流的1.5倍,持续时间10min,控制器不应损坏。 6.3.2光伏控制器充电电路测试 6.3.2.1光伏充电回路测试 光伏充电回路测试示意见图2。 2 GB/T19115.2—2018 御荷器 非流稳斥源 被测系统 V2) 元器件: V1——直流电压表; V2——直流电压表; I1——直流电流表; 图2光伏充电回路测试示意图 6.3.2.2光伏充电电路可承受的最大电压试验 采用图2所示电路,断开卸荷器及R,将稳压电源电压调至对应为光伏阵列额定电压的1.5倍,持 续时间10min,控制器应保持完好。 6.3.2.3光伏充电电路可承受最大电流试验 采用图2所示电路,断开卸荷器,将稳压电源电压调至对应为光伏阵列的额定电压,调整R使电流 表指示为太阳电池短路电流的1.5倍,持续时间10min,控制器应保持完好。 6.3.2.4光伏充电电路电压降试验 采用图2所示电路,调整稳压电源电压为对应为光伏阵列的额定电压,调整R使电流表指示为太 阳电池组体的额定电流,读出电压表V1、V2读数。 6.3.2.5防止组件反接的电路保护试验 采用图2所示电路,将控制器对应为光伏阵列输人端与稳压电源输出端极性反接,并调整稳压电源 电压为太阳电池额定电压,检查控制器防反接保护电路功能是否正常,同时控制器应不损坏。重复 三次,并填写记录表。 6.4逆变器试验方法 6.4.1离网型逆变器试验应按GB/T20321.2的规定进行。 6.4.2并网型逆变器试验方法应按GB/T30427的规定进行。 6.5蓄电池检测方法 6.5.1储能铅酸蓄电池应按GB/T22473的规定进行。 6.5.2其他类型蓄电池应按其相应国家标准进行检测 7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综合性能试验准备 7.1 试验所需仪器、设备 7.1.1试验所需主要仪器和设备:风力发电机组模拟器、直流电源、直流电流表、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 3 GB/T19115.2—2018 表、扭矩传感器、示波器或失真仪等。所有检测用仪器、仪表应在计量部门检验合格的有效期内。其精 度等级、测量范围、功率应满足测试要求。 7.1.2应配备符合被测系统功率要求的可调阻性负载、交流电网。 7.2 风力发电机组模拟器 7.2.1 模拟器由下述设备组成: a) 电控平台(含三相变频器、电压表、电流表、扭矩仪等设备); b) 三相异步电动机一台; c) 扭矩传感器; (p 将风力发电机和异步电机连接的连轴器; 连接和固定用平台; e) f) 被检的发电机一台。 7.2.2 模拟器按图3所示制造和安装: 信号传输 拖动电机 扭矩传感器 被测发电机 负载箱 电控平台 测试平台 注:负载箱分为阻性负载、容性负载、感性负载及电网负载等类型, 图3 发电机组模拟器示意图 7.3 系统测试联接方法 7.3.1 离网型系统综合性能试验应按图4所示方法进行系统连接 风力发电机 举巾池组 模拟器 逆 V2) Rf 变器 风光丘补控制器 直流 卸指器 12) 中源 13 元器件: SAG 直流电压表; V2- 一交流电压表: V3—直流电压表; I1 直流电流表; 12 交流电流表; 13 直流电流表: Rf 可调负载。 图4离网型系统测试连接方法示意图 7.3.2 并网型系统综合性能试验应按图5所示方法进行系统连接 4
GB-T 19115.2-2018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第2部分:试验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赞助2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2元下载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1-26 17:30:31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1.7 MB)
分享
友情链接
ISO 10980 1995 Validation of the strength of reference solutions used for measuring concentrations.pdf
ISO 11970 2016 Specification and qualification of welding procedures for production welding.pdf
ISO 12641-2 2019 Graphic technology — Prepress digital data exchange — Part 2 Advanced colour targets for input scanner calibration.pdf
ISO 5533 2023 Textiles — Quantification of carbon fibre constituent element — Ele.pdf
ISO-ASTM 52967 2024 Additive manufacturing for aerospace General principles Part classification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ed parts used in aviation.pdf
ISO 16905 2015 Resilient floor coverings — Specification for rubber floor covering — Tile Pla.pdf
ISO IEC 15045-2 2012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Home Electronic System (HES) gateway — Part 2 Modularity and protocol.pdf
ISO 4134 2021 Meat and meat products — Determination of L-(+)-glutamic acid content — Reference method.pdf
ISO 31700-1_2023 - Consumer protection — Privacy by desig.pdf
ISO 2950-1974Brown coals and lignites. Classification by types on the basis of total moisture conten.pdf
GB-T 4214.6-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噪声测试方法 毛发护理器具的特殊要求.pdf
GB-T 25617-2010 土方机械 机器操作的可视显示装置.pdf
GB-T 32372-2015 浮辊法湿剥离强度评价粘接用铝材表面处理有效性的试验方法.pdf
GB-T 17274-1998 系列1无压干散货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pdf
GB-T 40758-2021 城市和社区可持续发展 术语.pdf
GB-Z 30373-2013 电子电气产品材料声明问卷 基本指南.pdf
GB-T 15856.5-2023 六角凸缘自钻自攻螺钉.pdf
GB-Z 16656.1001-2004 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 产品数据表达与交换 第1001部分 应用模块 外观赋值.pdf
GB-T 7809-2017 滚动轴承 外球面球轴承座 外形尺寸.pdf
GB-T 39087-2020 健康信息学 健康信息学特征描述框架.pdf
1
/
3
12
评价文档
赞助2元 点击下载(1.7 M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2
元 自动下载
官方客服微信:siduwenku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 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