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99 CCS B 07 DB6111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地方标准 DB 6111/T 183—2021 基于作物生产水足迹调控的农业节水潜力 评价通则 General rules for agricultural water saving potential based on water footprint regulation of crop production 2021 - 11 - 23 发布 2021 - 12 - 15 实施 杨凌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6111/T 183-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杨凌示范区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普特、卓 拉、高学睿、高 洁、岳志伟、张慧敏、李志斌。 本文件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出解释。 联 系 人:卓 拉 联系电话:029-87012465 联系地址:陕西省杨凌示范区西农路28号水保所西区 邮政编码:712100 I DB6111/T 183-2021 基于作物生产水足迹调控的农业节水潜力评价通则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基于作物生产水足迹调控的农业节水潜力评价的术语与定义、基础资料收集、作物生 产水足迹计算、作物田间生产水足迹基准确定、农业节水潜力评价、评价结果汇编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基于作物生产水足迹调控的农业节水潜力的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SL 56-2013 农村水利技术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作物生产水足迹 Water footprint of crop production 作物生产过程中消耗的不同来源水资源数量。包括作物生产绿水足迹、作物生产蓝水足迹。 3.2 作物生产绿水足迹 Green water footprint of crop production 作物生产过程中消耗的降水量。 3.3 作物生产蓝水足迹 Blue water footprint of crop production 作物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量。 3.4 作物田间生产水足迹基准 Water footprint benchmark of crop production 为减少作物生产水足迹数量,设置的作物生产节水目标阈值。 3.5 工程节水潜力 Gross water saving potential 1 DB6111/T 183-2021 实施节水灌溉措施前后的毛灌溉用水量差值,即灌溉取用水量(蓝水)的差值。 3.6 真实节水潜力 Actual water saving potential 实施节水灌溉或农艺措施前后的作物耗水量(蓝水足迹与绿水足迹)差值,也称资源节水潜力。 4 基础资料收集 4.1 气象资料 应采用离田地最近的、最具代表性的或在农田生产区域的气象观测站的气象资料。包括:日或月尺 度的降水量、CO2浓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等。 4.2 作物生产资料 应采用本地数据。包括作物品种、作物种植分布数据、播种面积、种植密度、叶面积指数、播种日 期、生育期、收获日期、收获指数以及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等。产量数据应从当地统计部门获取所需评价 尺度数据(如省级尺度、国家尺度)。使用产量数据时,应了解获得的产量数据的测量方式(如测量的 作物的部位,干重或鲜重)。 4.3 土壤资料 包括土壤质地、耕层厚度、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等。 4.4 灌溉资料 包括灌溉定额、灌溉制度、灌溉水利用系数等。 5 基础资料复核 5.1 统计资料 应查明所有基础资料的来源、精度,系统整理并评价其可靠性。对气象、农业生产和灌溉资料应重 点复核。 5.2 调查试验资料 应实地调查了解当地作物生产等基础资料信息。 6 作物生产水足迹计算 6.1 绿水足迹计算 计算方法见公式(1)。 ��� = 2 10��� ······················································· � (1) DB6111/T 183-2021 式中: WFg----作物生产绿水足迹,m3/kg; ETg----作物耗水量中来自有效降水的部分,mm; 3 2 10 ----单位转化系数。将单位由水深(mm)转化为单位面积水量(m /hm ); Y----作物单位面积产量,kg/hm2。 其中��� 的计算见公式(2)。 ��� = min (��� ,�� )·················································(2) ETc----作物需水量,mm; Pe----作物生育期内有效降水量,mm。 公式(2)中���的计算见公式(3)。 ��� = �� × ��0 ····················································· (3) 式中: kc----作物系数; ET0----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mm。 公式(2)中�� 应由各旬有效降水Pe(dec)累加得到,其计算见公式(4)。 ��(���) = 式中: Pdec----旬降水量,mm; Pe(dec)----旬有效降水量,mm。 6.2 ���� × 125 3 125−0.6×���� 125 + 0.1 × ���� ���� ≤ ���� > 250 3 250 3 �� �� ··································(4) 蓝水足迹计算 作物生产蓝水足迹由作物田间生产蓝水足迹与渠系输配水损失蓝水足迹构成。 作物田间生产蓝水足迹计算见公式(5)。 ��� = 10��� ······················································· � (5) 式中: WFb----作物田间生产蓝水足迹,m3/kg; ETb----作物耗水量中来自灌溉水的部分,mm; 3 2 10 ----单位转化系数,将单位由水深(mm)转化为单位面积水量(m /hm ); 公式(5)中���的计算见公式(6)。 ��� = max (0,��� − �� )·············································· (6) 式中: ETb----作物耗水量中来自灌溉水的部分,mm; ETc----作物需水量,mm; Pe----作物生育期内有效降水量,mm。 渠系输配水损失蓝水足迹的计算见公式(7)。 3 DB6111/T 183-2021 ���_� = 式中: WFb_e----灌溉输配水损失蓝水足迹,m3/kg; WFb----作物田间生产蓝水足迹,m3/kg; η----灌溉水利用系数。 7 ��� � − ��� ················································· (7) 作物田间生产水足迹基准确定 7.1 基于产量累积统计分析法 适用于样本量大于等于30份,有大量样本产量可统计分析的评价区。将所有样本按照水足迹值升序 排列,对应产量的经验累积分布曲线达到全部样本总产量的20%~25%时,该样本的水足迹值即为作物田 间生产水足迹基准。 7.2 基于可获取最优技术分析法 适用于样本量小于30份,有条件实现多种农田管理与节水措施组合的评价区。通过比较不同生产管 理模式下作物生产水足迹计算,计算结果的最小值即为作物田间生产水足迹基准。 8 农业节水潜力评价 8.1 工程节水潜力评价 通过区域尺度作物生产水足迹量化与水足迹基准计算。计算方法见公式(8)。 ���� = ( ��� ×�×� � 式中: WSPe----工程节水潜力,m3; WFb----作物田间生产蓝水足迹,m3/kg; WFg----作物生产绿水足迹,m3/kg; Y----作物单位面积产量,kg/hm2; S----实际灌溉面积,hm2; η----灌溉水利用系数; WFB----作物田间生产水足迹基准,m3/kg。 8.2 )− �� � ���×�� +�� ×�×� � � ( )···································· � (8) 真实节水潜力评价 计算方法见公式(9)和公式(10)。 ����−� = (��� − ��� × 式中: 4 ����−� = (��� − ��� × ��� ��� +��� ��� ��� +��� ) × � × �································· (9) ) × � × �································ (10) DB6111/T 183-2021 WSPa-b----蓝水真实节水潜力,m3; WSPa-g----绿水真实节水潜力,m3; WFb----作物田间生产蓝水足迹,m3/kg; 3 WFg----作物生产绿水足迹,m /kg; WFB----作物田间生产水足迹基准,m3/kg; Y----作物单位面积产量,kg/hm2; S----有效灌溉面积,hm2。 9 评价结果汇编 完成作物生产水足迹核算、基准确定与农业节水潜力评价之后,应汇编评价结果。内容包括但不限 于以下: a) 评价区水资源、农业生产与灌溉管理情况。 b) 评价区作物生产水足迹计算结果,总结其分布特征与基本结构。 c) 评价区作物田间生产水足迹基准,并说明作物田间生产水足迹基准确定方法。 d) 评价区农业节水潜力,并说明农业节水潜力评价方法和依据。 e) 结合评价区合理的作物生产节水目标,识别农业节水潜力较大的区域,给出相应的农田管理 与节水措施组合建议。 5

pdf文档 DB6111-T 183-2021 基于作物生产水足迹调控的农业节水潜力评价通则 杨凌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111-T 183-2021 基于作物生产水足迹调控的农业节水潜力评价通则 杨凌区 第 1 页 DB6111-T 183-2021 基于作物生产水足迹调控的农业节水潜力评价通则 杨凌区 第 2 页 DB6111-T 183-2021 基于作物生产水足迹调控的农业节水潜力评价通则 杨凌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1-04 05:04:21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