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CCS B 05 黔 东 5226 南 州 地 方 标 准 DB5226/T 240-2022 松木林下猴头菇生产技术规程 2022-10-26 发布 2022-11-26 实施 黔东南州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226/T 240-2022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林地选择 ............................................................................. 1 5 菌棒制作 ............................................................................. 2 6 林下种植 ............................................................................. 2 7 采收 ................................................................................. 3 8 转潮期管理 ........................................................................... 4 9 包装、贮存和运输 ..................................................................... 4 10 档案管理 ............................................................................ 4 I DB5226/T 240-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黔东南州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黔东南州林业局、黔东南州农业农村局、黔东南州市场监督管理局、黔东南州农 业科学院、三穗聚力农业发展合作社联合社、三穗县林业局、丹寨县林业局、雷山县林业局、凯里市大 风洞镇农业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梅正茂、王勇、梁有发、吴文和、宋盛英、谌金吾、杨永成、陈文华、刘昌权、 黄绍海、杨芳、杨鸿焰、蔡光辉、陈荣建、舒治清、朱交情、付兰兰、熊高明、郭显会。 II DB5226/T 240-2022 松木林下猴头菇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松木林下猴头菇的术语和定义、林地选择、菌棒制作、林下种植、采收、转潮期管理、 包装、贮存与运输、档案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黔东南州松木林下猴头菇的种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T 8321.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七)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猴头菇 属多孔菌目猴头菌科猴头菌属的一种食用菌。体外覆盖菌刺,刺下垂,针状,似猴头。 3.2 林下种植 利用林间空隙、林缘空隙,将菌棒摆放在已搭建好的床架上或吊绑、捆绑在树枝、树干上的种植方 法。 4 4.1 林地选择 场地环境 选择地势较平坦,交通便利,海拔在 1200m 以下,坡度≤20°。林种为松树纯林、松杉混交林或松 阔混交林,郁闭度 0.6~0.8,通风良好,用水方便,远离污染源。 4.2 空气质量 符合 GB 3095 中二类区要求。 1 DB5226/T 240-2022 4.3 地表水质量 符合 GB 3838 要求。 4.4 林地清理 清理小灌木、树桩等杂物,管理好林间生产步道。 5 菌棒制作 5.1 菌种选择 选用高产、优质、抗逆性强、商品性状好且稳定的优良品种。 5.2 培养料配方 根据当地自然资源选用以下一种配方: a) 木屑(壳斗科树种为宜)60%,麸皮 20%,玉米芯屑 15%,米糠 3%,过磷酸钙和石膏各 1%; b) 木屑(壳斗科树种为宜)68%,棉籽壳 20%,麸皮 10%,过磷酸钙和石膏粉各 1%; c) 棉籽壳 86%,米糠 5%,麸皮 5%,过磷酸钙 2%,石膏粉和蔗糖各 1%。 5.3 拌料 5.3.1 所选原料需干燥、无虫、无霉变、无杂质。 5.3.2 按照当日的生产量配方拌料,加水充分搅拌均匀,经过预湿处理,含水量 60%~65%,pH 值 5.5~ 6.0。培养基质符合 NY 5099 规定。 5.4 装袋 5.4.1 常压灭菌选用高密度聚乙烯(PF) 菌袋,高压灭菌选用高密度聚丙烯(PP)菌袋。 5.4.2 菌棒可用多种规格菌袋,菌袋质量应符合 GB 4806.7 要求。 5.4.3 将培养料装入菌袋,装料松紧适度、均匀一致,料面压紧压平,拌料 6h 内灭菌。 5.5 灭菌 5.5.1 常压灭菌,温度达 100℃,维持 18h 以上。 5.5.2 高压灭菌,升压至 0.15MPa 后,温度升高至 120℃,1 万个菌棒保压 4h。 5.6 接种 接种前用气雾剂消杀 30min,待菌棒温度降至 28℃按无菌操作接种。采用面部三孔接种法,用专用 的打孔器打孔,孔直径 1.5cm,打 1 孔~3 孔,不超过 3 孔,现打孔现接种。 5.7 发菌管理 接种后将菌口朝下摆放,层与层之间用塑料保鲜膜隔开,避光培养,温度控制在 20℃~25℃、相 对湿度 70%~75%,保持发菌室通风、空气清新。 6 2 林下种植 DB5226/T 240-2022 6.1 种植时间 春季在 1 月~2 月,秋季在 8 月~10 月摆放菌棒,可根据气温实际情况,提前或推迟种植。 6.2 种植方式 6.2.1 吊绑种植 利用林间空隙、林缘空隙,将发好的菌棒吊绑在树枝、树干上,吊绑时将出菇口向下,摆放时将接 种口处老菌种剔除,吊绑的菌棒离地面不低于 30cm。 6.2.2 捆绑种植 将发好的菌棒捆绑在树枝、树干上,捆绑时将出菇口向下,捆绑时将接种口处老菌种剔除,捆绑的 菌棒离地面不低于 30cm。 6.2.3 床架捆绑种植 6.2.3.1 钢管床架规格为长 1.5m×高 2m×总宽度 1.2m,内宽为 80cm,两边分别留 20cm 的长度,钢管 粗 20mm,段与段的顶端焊接处预留对接口。床架的顶面靠两边约 14cm 处焊接两根间距 12cm 的铁杆, 便于吊绑竹竿架层,竹竿规格为长 1.5m、直径 2cm,用绳捆绑竹竿搭建,层架间距为 30cm 的一层或多 层竹竿内架,总层不超过 4 层。床架顶面先用黑地膜遮盖再用三针遮阳网全覆盖。 6.2.3.2 床架依山脉走向、地形地势来延伸摆放,床架间留足作业通道。在捆绑好的层架上,将发好 的菌棒间隔 10cm 均匀平卧在层架上,摆放时将出菇口向下,同时将接种口处老菌种剔除,最底层菌棒 离地面不少于 30cm。 6.3 出菇期管理 林下出菇,可用三针遮阳网覆盖在床架上或有菌棒的树枝、树干上,温度在 18℃~22℃,空气相 对湿度在 85%~90%。 6.4 病虫害防治 6.4.1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以物理防治为主,生物防治为辅,合理使用化学防控。农药使 用符合 GB/T 8321.7 要求,出菇期禁止使用农药。 6.4.2 主要防治方法 猴头菇主要病害为青霉病和细菌感染,虫害为菇蚊和菇蝇。对变黄、菌刺变短而粗的感病子实体, 用塑料袋将整个感染菌棒装袋密封丢掉,并用生石灰喷洒四周环境。青霉病可用咪鲜胺猛盐 50%可湿性 粉剂,0.4g/m²~0.6g/m²的施用量喷淋菇床。细菌感染可用咪鲜胺 50%可湿性粉剂,0.4g/m²~0.6g/m² 的施用量喷淋菇床。虫害可用三针遮阳网覆盖在床架上,并在间距 5m 处悬挂 2 张黄板和 2 瓶糖醋液, 有条件的可以安装频振式杀虫灯。 7 7.1 采收 采收时间 3 DB5226/T 240-2022 子实体形成后 5d~7d,菌刺在 1cm 以内,即可采收。 7.2 采收管理 保持场所干净整洁,菌袋和废弃菌渣及时回收,不能随意丢弃,避免污染环境。采收后应将基部的 残留菌渣及时清理。 7.3 保鲜 用泡沫箱装箱,每箱 10kg,预冷后,箱内放冰块,密封箱子,放入 0℃~5℃冷库。1d~3d 及时鲜 销。 7.4 干燥 将采下的新鲜菇,在采收框中整齐排好,放入干燥箱烘干。温度调控由低到高,不超过 45℃,持 续 10h,调至 55℃,持续 8h,最后调至 60℃,直到干燥结束。 8 转潮期管理 每棒可采收 3 潮菇。第一潮菇采收后,温度在 20℃~25℃、湿度在 70%~75%,让菌棒迅速恢复生 长,经 7d~10d,看到小菇蕾,温度降至 18℃~22℃、湿度增加至 85%~90%。三潮菇采收完成后及时 清理废弃菌棒、菌渣。 9 9.1 包装、贮存和运输 包装 外包装用木盒或有足够强度的纸盒,内包装用食品级塑料袋袋装,独立包装,盒内的空隙用轻质材 料填满塞牢。 9.2 贮存 应在干燥、低温、无阳光直射,无污染的场所贮存。 9.3 运输 采用低温运输,运输时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运输中应有防晒、防潮、防雨、防冻、防震 及防止污染的设施和措施。 10 档案管理 建立松木林下猴

pdf文档 DB5226-T 240-2022 松木林下猴头菇生产技术规程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226-T 240-2022 松木林下猴头菇生产技术规程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第 1 页 DB5226-T 240-2022 松木林下猴头菇生产技术规程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第 2 页 DB5226-T 240-2022 松木林下猴头菇生产技术规程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1-04 05:00:25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