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CCS B 16 41 河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1/T 1244—2022 代替 DB41/T 1244—2016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 2022 - 10 - 17 发布 2023 - 01 - 16 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1/T 1244—2022 目 前 次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防控原则 ............................................................................ 2 5 主要病虫害与防控 .................................................................... 2 6 病虫害防控记录与建档 ................................................................ 5 附录 A (资料性) 常见食用菌病害症状及发生条件 ......................................... 7 附录 B (资料性) 常见食用菌主要虫害危害症状及发生条件 ................................ 11 附录 C (资料性) 常见可用于食用菌生产的化学药剂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表 .................. 12 I DB41/T 1244—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41/T 1244—2016《食用菌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与DB41/T 1244—2016相比, 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增加了栽培措施防控的定义(见3.2),删除了农业防控(见2016年版的3.4)、人工防控(见 2016年版的3.8)的定义; b) 增加了防控原则(见 4); c) 更改了菌丝体期主要虫害类别(见 5.1.1.2,2016 年版的 5.1); d) 更改了培养料内加药防控标准(见 5.1.2.1.6,2016 年版的 5.2.2.2); e) 增加了培养料灭菌的相关技术参数(见 5.1.2.1.8); f) 更改了覆土材料相关内容(见 5.1.2.1.13,2016 年版的 4.1.2.1.11); g) 更改了旧场所处理标准(见 5.2.2.1.2,2016 年版的 5.2.1.2); h) 增加了粘虫板诱杀害虫时粘虫板使用的方法和密度(见 5.2.2.2.3); i) 更改了以菌治虫,并推荐了相关生物类药品(见 5.2.2.3,2016 年版的 5.3.2.2); j) 增加了病虫害防控记录与建档相关内容(见 6); k) 增加了可用于食用菌生产的登记农药(见附录 C 中表 C.1)。 本文件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周口市分校、西华县农业科学研究 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闻亚美、张辉、黄桃阁、张宏波、丁亚通、党帅、王伟、王奇。 本文件于2016年3月首次发布,本次修订为第一次修订。 II DB41/T 1244—2022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食用菌病虫害防控的术语和定义、菌丝体期主要病虫害与防控、子实体期主要病虫害 与防控、生理性病害与防控的技术措施和病虫害防控记录与建档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食用菌主要病虫害的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4456 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8321.5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 GB/T 8321.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七) GB/T 8321.1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 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1742 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 NY/T 2375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病原物 引起食用菌发病的真菌、细菌和病毒等生物统称为病原物。 3.2 栽培措施防控 综合运用各种栽培技术和生产管理措施,有目的地创造适宜食用菌生长发育而不适合病虫害发生的 栽培环境,从而抑制或减轻食用菌病虫害发生的方法。 3.3 物理防控 利用各种物理因子,如光、电、色、温度、放射线、热、红外线辐射、激光等防控病虫害的方法。 3.4 生物防控 利用害虫天敌、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物来防控病虫害的方法。 1 DB41/T 1244—2022 3.5 化学防控 采用化学药剂处理,以减少或消灭病虫害的方法。 4 防控原则 食用菌病虫害防控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原则,突出绿色防控策略,优先采取栽培措 施防控、物理防控和生物防控,合理使用化学防控,严禁滥用农药,谨慎使用农药,确保生态安全和食 品质量安全。 5 主要病虫害与防控 5.1 菌丝体期主要病虫害与防控 5.1.1 菌丝体期主要病虫害 5.1.1.1 菌丝体期主要病害 主要病害有木霉、青霉、曲霉、毛霉、根霉、链孢霉、酵母菌、黏菌等病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病 害症状及发生条件见附录A中表A.1。 5.1.1.2 菌丝体期主要虫害 主要虫害有菌蚊、菇蝇等,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被害症状见附录 B 中表 B.1。 5.1.2 菌丝体期主要病虫害防控措施 5.1.2.1 栽培措施防控 5.1.2.1.1 场地选址 按照NY 5099要求执行。 5.1.2.1.2 菇棚设置和建造 应符合NY/T 2375的规定。 5.1.2.1.3 设备设施 应符合NY/T 528的规定。 5.1.2.1.4 环境消毒 生产场地应定期打扫,清除垃圾、杂草和废料,保持清洁卫生。无菌室、冷却室、接种室、培养室 除用消毒剂、杀虫剂进行处理外,还应用紫外线、臭氧等杀灭病原菌,常见的化学药剂见附录C。 5.1.2.1.5 原料配制 原辅材料选择应符合NY 5099的规定。在制作食用菌菌种和生产栽培时,要根据不同品种对营养和 理化条件的要求,采用合理的培养基配方进行科学配制,具体按NY/T 2375要求操作。 5.1.2.1.6 培养料制备 2 DB41/T 1244—2022 培养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充分预湿后即完成培养料制备。但一些栽培 工艺需要堆制发酵,如平菇发酵料栽培、双孢蘑菇、草菇、大球盖菇栽培等。按照栽培模式的不同,合 理调节培养料含水量,袋栽培养料最终含水量应为60%~65%,畦床栽培培养料最终含水量应为65%~70%, 生产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要求。根据不同品种对酸碱度的不同要求,合理调节培养料酸碱度。一般菌 丝体生长最适pH值为5.5~6.0,但草菇适宜pH为7.5~9.0,双孢蘑菇适宜pH为7.2~7.5。采用生料或发 酵料栽培时,可在培养料中加入无公害食用菌专用杀虫剂预防虫害,用药应符合NY/T 393、NY/T 1276、 GB/T 8321.5、GB/T 8321.7和GB/T 8321.10的相关规定。 5.1.2.1.7 栽培容器选择 栽培容器的选择应符合 GB/T 4456规定。 5.1.2.1.8 培养料灭菌 培养料灭菌按照NY/T 528的规定操作执行。常压灭菌一般是灭菌锅内100 ℃保持8 h~10 h,高压灭 菌一般是灭菌锅内0.138 Mpa、126 ℃,保持2 h。由于食用菌栽培容器大小不一、灭菌锅容积大小不一 以及灭菌锅蒸汽发生量大小不一样,灭菌时间有所不同,但灭菌一定要彻底。此外,灭菌能源要用天然 气或者电,降低大气污染指数。 5.1.2.1.9 菌种选用 菌种质量符合NY/T 1742要求,选用抗杂能力强、菌龄合适的菌种。 5.1.2.1.10 接种 接种操作按NY/T 528中相关技术规范操作。净化接种空间,消毒接种工具,如需无菌操作,使用紫 外线照射、酒精杀菌等方法确保各个环节处于无菌环境,提高接种质量,降低接种污染的风险。 5.1.2.1.11 菌丝培养 根据不同品种的生长特性,控制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量。大多数品种环境温度一般控制 在20 ℃~28 ℃,培养料内温度一般控制在16 ℃~25 ℃,空气相对湿度一般保持在60%~70%左右,适当 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暗光培养。 5.1.2.1.12 检杂处理 接种7 d后进行第一次检杂,以后每隔10 d检查一次,直到菌丝发满菌袋(瓶)或畦床。若发现杂菌 污染,要及时处理,控制杂菌蔓延传播。污染较轻,可用75%酒精简单处理。污染较重,将污染的菌袋 (瓶)挑出报废。对于如链孢霉、黏菌等孢子长出袋外的暴露型杂菌,要在孢子形成之前进行处理。若 孢子已成熟,应用湿布包裹感染部位,轻拿并移出培养室,减少震动,销毁处理。 5.1.2.1.13 覆土材料处理 一些食用菌品种需要覆土才能促进菌丝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如双孢蘑菇、羊肚菌、大球盖 菇等,覆土材料的处理应符合NY/T 2375的规定。除草炭土外,覆土应来自清洁农田,不应使用污染农 田或污灌区农田的土壤作覆土材料,覆土使用前应采用物理方法进行消毒和灭虫,如暴晒、热处理。 5.1.2.2 物理防控 用紫外线、臭氧和蒸汽灭菌法杀灭空气中的杂菌。 5.1.2.3 化学防控 3 DB41/T 1244—2022 发菌期间应每隔7 d~10 d定期喷洒一次环境消毒剂。在此期间虫害发生时,可对发生虫害的菌袋进 行熏蒸处理,熏
DB41-T 1244-2022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 河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1-04 04:48:5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