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11.020 C 05 江 DB36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36/T 1637—2022 热敏灸安全操作规范 Safety operation specification of 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 2022 - 09 - 26 发布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 - 09 - 26 实施 发 布 DB36/T 1637—2022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施灸环境 .......................................................................... 1 5 施灸对象 .......................................................................... 1 6 灸前宣教 .......................................................................... 2 7 艾条使用 .......................................................................... 2 8 施灸部位 .......................................................................... 2 9 施灸皮温 .......................................................................... 2 10 灸后不适反应及处理方法 ........................................................... 2 参 考 文 献 .......................................................................... 4 I DB36/T 1637—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江西 省热敏灸学会、江西省针灸学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热敏灸专业委员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谢丁一、陈日新、黄仙保、陈明人、焦琳、曾建华、洪恩四、李海燕、迟振海、 陈彦君、曹颖、李巧林、吕志迈、邱东升、韦佳燕、朱道成、王绥卓、吴仁都、汪秋雨、张丹、刘磊、 谢晓岚。 II DB36/T 1637—2022 引 言 热敏灸源于经典、基于临床、继承创新,是陈日新教授带领科研团队历经30余年的科研成果,是具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创新技术,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约500家医院广泛应用热敏灸技术。近年来, 热敏灸已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走进千家万户。 热敏灸技术属于传统悬灸,本身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但在操作过程中仍应规避不安全操作因素, 特别是百姓居家使用过程中,针对不宜施灸的情况、艾条的使用、施灸后的不适反应及处理方法均需要 标准规范的指导,以避免不安全因素,保证精准灸疗,使疗效充分发挥。因此,为促进热敏灸技术安全、 有效的推广和应用,特制定本标准。 III DB36/T 1637—2022 热敏灸安全操作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热敏灸技术操作过程中需注意的安全事项,包括施灸环境、施灸对象、灸前宣教、艾 条使用、施灸部位、施灸皮温、灸后不适反应及处理方法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热敏灸安全操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DB36/T 1480-2021 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DB36/T 1480-202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施灸环境 热敏灸施灸环境应符合DB36/T 1480-2021中“4.1”要求。 5 施灸对象 5.1 不宜施灸对象 5.1.1 过饥、过饱、过劳、大汗、酒醉等状态不宜施灸,以避免发生晕灸。 5.1.2 脑出血急性期、大量吐(咯)血等紧急状态下不宜施灸,以避免延误急症的治疗。 5.1.3 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及下肢足三阴经穴位不宜施灸。 5.2 谨慎施灸对象 5.2.1 灸感表达障碍者应谨慎施灸,可通过其他交流方式告知施灸者施灸温度是否合适,细心观察施 灸部位皮肤红晕的变化或被灸者是否出现皱眉等不适表现,实时观测施灸部位皮肤温度,严格控制施灸 时间与皮肤温度以保证施灸安全。 5.2.2 皮温感知障碍者应谨慎施灸,可通过细心观察施灸部位皮肤红晕的变化或实时观测施灸部位的 皮温,严格控制施灸时间与皮温以保证施灸安全。 5.2.3 婴幼儿应谨慎施灸,可通过细心观察婴幼儿是否舒适配合、施灸部位皮肤红晕的变化或实时观 测施灸部位皮肤温度,严格控制施灸时间与皮温以保证施灸安全。 1 DB36/T 1637—2022 6 灸前宣教 灸前宣教应符合DB36/T 1480-2021中“4.5”要求,并注意以下事项: ——施灸前应与被灸者沟通交流,按照 DB36/T 1480-2021 中“操作方法与流程”要求告知被灸者 热敏灸操作流程,帮助被灸者放松心情,消除紧张情绪,以免发生晕灸; ——施灸前应告知被灸者在施灸过程中不要随意变动体位,以免烫伤; ——施灸前应告知被灸者在施灸过程中注意力集中,认真体会施灸热度及身体感受,如有施灸部位 皮肤灼痛、头晕、身体不适,应及时反馈给施灸者。 7 艾条使用 艾条的选择应符合DB36/T 1480-2021中“4.2”要求,施灸过程中艾条的使用需注意以下事项: ——施灸前,应将艾条充分点燃; ——施灸时,应注意观察艾条燃烧状态,及时掸灰,避免燃烧时火星掉落烫伤皮肤或烧坏衣物;掸 灰时,动作要迅速,并且及时用衣服或毛巾遮盖施灸部位,以免被灸者受凉; ——施灸结束后,应将燃着的艾条及时彻底熄灭,以防复燃。 8 施灸部位 施灸时可根据病症选择合适部位施灸,特殊部位应注意以下事项: ——感觉障碍处、皮肤溃疡处、面部穴位、阴部穴位,应注意控制施灸皮温与施灸时间,以避免灼 伤; ——头部穴位,可将头发拨开并用发夹等固定,以免烧到头发; ——眼周穴位,可用棉片等遮盖眼睛,以防艾灰、火星等脱落至眼睛内。 9 施灸皮温 施灸部位皮温不宜长时间高于43 ℃,以施灸部位不灼痛为度,以免发生灼伤。 10 灸后不适反应及处理方法 施灸结束后部分患者会出现不适反应,具体情况及处理方法如下: ——对于少数素体较虚被灸者,可能灸后出现短暂的失眠或疲乏,发困欲睡。一般不用停灸,可嘱 患者多休息或喝温粥,以温养胃气; ——对于少数慢病被灸者,可能灸后有时出现短暂性症状加重反应。一般不用停灸,应向患者及时 宣教有关知识,消除紧张心理; ——对于没有灸准热敏穴位或施灸时间过长的被灸者,可能会产生上火现象,如口干、咽干等。一 般停灸 3 次~5 次,上述症状即可消失; ——对于少数气血不畅被灸者,可能灸后出现短暂的嗳气,肛门排气,病痛局部疼痛加重或短暂的 失眠。此种情况一般不需特殊处理,等待机体自然恢复即可; ——对于少数痰湿内蕴被灸者,可能灸后出现短暂的咳痰变多,或排稀便、黏便。此种情况一般不 需特殊处理,等待机体自然恢复即可; ——对于少数素体郁热被灸者,可能灸后出现短暂的皮肤发痒,局部湿疹,大小便灼热等反应。一 2 DB36/T 1637—2022 般停灸 2 次~3 次,上述症状即可消失; ——对于灸后皮肤出现水泡的被灸者。如水泡直径在 1 cm 以下,一般不需处理,保证局部卫生, 待其自行吸收即可;如水泡较大,消毒后用注射器从水泡下方刺入将渗出液抽出,涂搽消炎药 膏以防止感染,外敷无菌方纱保护即可。 3 DB36/T 1637—2022 参 考 文 献 [1] GB/T 21709.1-2008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1部分:艾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DB36-T 1637-2022 热敏灸安全操作规范 江西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1-04 04:39:4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