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书
书犐犆犛
65
.
120
犅
46
/G21 /G22 /G23 /G24 /G25 /G26 /G27 /G27 /G28 /G29 /G2A
犌犅
7300
.
201
—
2019
/G21 /G22
GB
/
T19422
—
2003
/G21 /G22 /G23 /G24 /G25
/G26
2
/G27 /G28
:
/G29 /G2A /G2B /G2C /G2D /G29 /G2A /G2B
犔
/G2E /G2F /G30 /G31
2
/G32 /G31 /G33 /G34
犉犲犲犱犪犱犱犻狋犻狏犲狊
—
犘犪狉狋
2
:
犞犻狋犪犿犻狀狊
,
狆狉狅狏犻狋犪犿犻狀狊犪狀犱犮犺犲犿犻犮犪犾犾狔狑犲犾犾犱犲犳犻狀犲犱狊狌犫狊狋犪狀犮犲狊犺犪狏犻狀犵狊犻犿犻犾犪狉犲犳犳犲犮狋
—
犔犃狊犮狅狉犫狔犾
2
狆犺狅狊狆犺犪狋犲
2019
12
17
/G35 /G36
2020
07
01
/G37 /G38
/G27 /G28 /G2B /G2C /G2D /G2E /G2F /G30 /G31 /G32
/G27 /G28 /G29 /G2A /G33 /G2F /G30 /G34 /G35 /G36
/G35 /G36
书
书
书前
言
本部分的第
1
章
、
第
3
章
、
第
4
章
、
第
5
章为强制性的
,
其余为推荐性的
。
GB7300
《
饲料添加剂
》
按产品分为若干部分
。
本部分为
GB7300
的第
201
部分
。
本部分按照
GB
/
T1.1
—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
本部分代替
GB
/
T19422
—
2003
《
饲料添加剂
L
抗坏血酸
2
磷酸酯
》,
与
GB
/
T19422
—
2003
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
———
增加了产品规格
(
见
3.2
);
———
增加了
L
抗坏血酸
2
磷酸酯盐含量项目指标
,
定为标示量的
95%
~
110%
(
见
3.4
);
———
增加了
L
抗坏血酸
2
单磷酸酯盐占
L
抗坏血酸
2
磷酸酯盐的比例指标
(
见
3.4
);
———
增加了总磷的指标
(
见
3.4
);
———
将总砷含量
≤
5.0
(
mg
/
kg
)
修改为
≤
2.0
(
mg
/
kg
)(
见
3.4
,
2003
年版的
3.2
);
———
将铅含量
≤
30.0
(
mg
/
kg
)
修改为
≤
10.0
(
mg
/
kg
)(
见
3.4
,
2003
年版的
3.2
)。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提出并归口
。
本部分起草单位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
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北京
)]、
北京桑普生物化学技术有限公司
。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
索德成
、
施文娟
、
田静
、
李宏
、
杨曙明
、
张苏
、
王石
、
魏书林
。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
———
GB
/
T19422
—
2003
。
Ⅰ
犌犅
7300
.
201
—
2019
饲料添加剂第
2
部分
:
维生素及类维生素
犔
抗坏血酸
2
磷酸酯盐
1
范围
GB7300
的本部分规定了饲料添加剂
L
抗坏血酸
2
磷酸酯盐的技术要求
、
试验方法
、
检验规则及标签
、
包装
、
运输
、
贮存和保质期
。
本部分适用于以
L
抗坏血酸与偏磷酸盐
(
钠
、
钙
、
镁等
)
反应所制得的
L
抗坏血酸
2
磷酸酯盐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
其最新版本
(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
适用于本文件
。
GB
/
T601
化学试剂
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
/
T602
化学试剂
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
/
T603
化学试剂
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
/
T6435
饲料中水分的测定
GB
/
T6437
饲料中总磷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GB
/
T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
/
T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10648
饲料标签
GB
/
T13079
—
2006
饲料中总砷的测定
GB
/
T13080
饲料中铅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
GB
/
T14699.1
饲料
采样
GB
/
T18634
饲用植酸酶活性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3
技术要求
3
.
1
外观与性状
本品为类白色或淡黄色的粉末
。
3
.
2
产品规格
产品规格可根据合同要求确定
,
但
L
抗坏血酸
2
磷酸酯盐
(
以
L
抗坏血酸计
)
含量不得低于
35%
。
3
.
3
鉴别
应符合
L
抗坏血酸
2
磷酸酯盐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
,
或者
4.4
所描述的化学反应的特征
。
3
.
4
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1
规定
。
1
犌犅
7300
.
201
—
2019
表
1
技术指标
项目 指标
L
抗坏血酸
2
磷酸酯盐
(
以
L
抗坏血酸计
,
占标示量的百分数
)/
% 95.0
~
110.0
L
抗坏血酸
2
单磷酸酯盐占
L
抗坏血酸
2
磷酸酯盐的比例
/
%
≥
90.0
干燥失重
/
%
≤
10.0
总砷
/(
mg
/
kg
)
≤
2.0
铅
/(
mg
/
kg
)
≤
10.0
总磷
/
%
≤
11.0
4
试验方法
4
.
1
试剂或材料
除特殊说明外
,
所有使用的试剂均为分析纯和符合
GB
/
T6682
中规定的三级水
,
色谱用水符合
GB
/
T6682
中规定的一级水
,
试剂和溶液的制备应符合
GB
/
T601
、
GB
/
T602
和
GB
/
T603
的规定
。
4
.
1
.
1
冰乙酸
。
4
.
1
.
2
甲醇
:
色谱纯
。
4
.
1
.
3
己烷磺酸钠
:
色谱级
。
4
.
1
.
4
硝酸溶液
:
量取
10mL
硝酸
,
加
90mL
水
,
混匀
。
4
.
1
.
5
氢氧化钠溶液
(
1mol
/
L
):
称取
40g
氢氧化钠
,
用水溶解定容至
1000mL
,
混匀
。
4
.
1
.
6
硝酸银溶液
(
0.1mol
/
L
):
称取
16.9g
硝酸银
,
用水溶解定容至
1000mL
,
混匀
。
4
.
1
.
7
氨水溶液
:
量取
40mL
氨水
,
加
60mL
水
,
混匀
。
4
.
1
.
8
盐酸溶液
(
0.1mol
/
L
):
吸取
9mL
盐酸
,
用水溶解定容至
1000mL
,
混匀
。
4
.
1
.
9
碳酸钠溶液
(
0.01mol
/
L
):
称取
1.05g
碳酸钠
,
用水溶解定容至
1000mL
,
混匀
。
4
.
1
.
10
冰乙酸溶液
:
量取
5mL
冰乙酸
,
加
95mL
水
,
混匀
。
4
.
1
.
11
2
,
6
二氯靛酚钠溶液
:
称取
295mg2
,
6
二氯靛酚钠溶于
1000mL
水中
,
此溶液可保存
1
周
。
4
.
1
.
12
酸性植酸酶
:
活性单位
1000U
以上
,
酶活按
GB
/
T18634
测定
。
4
.
1
.
13
酸性植酸酶溶液
:
称取
1g
酸性植酸酶
,
用冰乙酸溶液溶解定容至
100mL
,
混匀
。
4
.
1
.
14
偏磷酸溶液
:
称取
1g
偏磷酸
,
用水溶解定容至
100mL
,
混匀
。
4
.
1
.
15
L
抗坏血酸标准溶液
:
称取
0.1g
(
精确至
0.0001g
)
L
抗坏血酸标准品溶于
100mL
冰乙酸溶液中
,
临用现配
。
4
.
1
.
16
L
抗坏血酸
2
磷酸酯镁标准品
:
纯度大于
98.0%
。
4
.
1
.
17
L
抗坏血酸
2
单磷酸酯镁标准储备溶液
:
称取约
0.1g
(
精确至
0.0001g
)
L
抗坏血酸
2
磷酸酯镁标准品
(
4.1.16
),
置于
100mL
棕色容量瓶中
,
加适量
25%
乙醇溶液使其溶解
,
并稀释定容至刻度
,
摇匀
。
该标准储备液每毫升含
L
抗坏血酸
2
单磷酸酯镁
1mg
。
4
.
1
.
18
L
抗坏血酸
2
单磷酸酯镁标准工作液
:
准确吸取
L
抗坏血酸
2
单磷酸酯镁标准储备液
(
4.1.17
)
10.0mL
于
100mL
棕色容量瓶中
,
用水稀释定容至刻度
,
摇匀
。
该标准工作液每毫升含
L
抗坏血酸
2
单磷酸酯镁
100
μ
g
。
4
.
2
仪器设备
4
.
2
.
1
电子天平
:
感量
0.0001g
、
0.001g
。
2
犌犅
7300
.
201
—
2019
GB 7300.201-2019 饲料添加剂 第2部分:维生素及类维生素 L-抗坏血酸-2-磷酸酯盐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1-25 12:44:2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