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35.240.50 CCS D 90 山 14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14/T 2530—2022 智能煤矿融合 5G 网络建设指南 2022-09-02 发布 2022-12-01 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4/T 2530—2022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缩略语 .............................................................................. 1 5 总体架构及功能 ...................................................................... 2 6 建设内容 ............................................................................ 3 参考文献 ............................................................................... 9 I DB14/T 2530—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联通(山西)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山西阳光三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安数 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忻州神达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科达自控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省检验检测中 心(山西省标准计量技术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丁汉栋、门高伟、王晓莉、王刚、高雪峰、张宇、王明宇、许强、刘英剑、张 兆滨、孙瑞瑞、李晓方、郝志锋、张鑫、孙艳、石鑫、王剑。 II DB14/T 2530—2022 智能煤矿融合 5G 网络建设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井工智能煤矿融合 5G 网络建设的术语和定义、缩略语、总体架构及功能、建设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井工智能煤矿的融合 5G 网络智能化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3836.1 爆炸性环境 第1部分:设备 通用要求 GB/T 17626.5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25070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GB/T 34679 智慧矿山信息系统通用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智能煤矿 将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智能装备等与现代煤炭开发利用深度融合, 形成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自主学习、动态预测、协同控制的智能系统,实现煤矿开拓、采 掘、运输、通风、安全保障、经营管理等过程的智能化运行。 3.2 5G 网络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5G)是具有高速率、低 时延和大连接特点的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是实现人机物互联的网络基础设施。 3.3 智能煤矿融合 5G 网络 依托 5G 网络基础设施,将智能煤矿范畴内的地面网络与井下网络通过统一的网络接入标准融合在 一起,构建全面感知的网络,并对网络节点和网络设备进行监测管控,为煤矿智能化建设提供基础信息 服务。 4 缩略语 1 DB14/T 2530—2022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eMBB: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 Flex E:灵活以太网技术(Flex Ethernet) IMS:IP多媒体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 MEP:移动边缘计算平台(Mobile Edge Computing Platform) mMTC: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NB-IOT: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 NSA:非独立组网(Non- Stand Alone) OIF:国际标准组织光互联网论坛(Optical Internetworking Forum) SA:独立组网(Stand Alone) SIP:会话初始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LA:服务等级协议(Service Level Agreement) URLLC:高可靠和低延迟通信(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UWB:超宽带(Ultra Wide Band) 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5 总体架构及功能 5.1 总体架构 智能煤矿融合 5G 网络建设总体架构包括 5G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融合网络建设、融合应用建设、网 络管理与信息安全建设、标准规范体系建设五个部分,其中网络管理与信息安全建设和标准规范体系建 设为各部分提供支撑,总体架构见图 1。 2 DB14/T 2530—2022 图1 5.2 智能煤矿融合 5G 网络建设总体架构图 总体功能 5.2.1 5G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功能包括: ——5G 核心网具备用户、会话管理以及数据分发和传输等功能; ——传输网具有承载 4G、5G 通信业务和其他有线通信业务的功能; ——无线接入网实现终端与 5G 网络的无线接入。 5.2.2 融合网络建设基于 5G 网络基础设施,具备地面和井下的网络融合以及数据、语音的通信融合功 能。 5.2.3 融合应用建设依托融合网络建设成果,能够实现 5G 网络在综采、掘进、主运、辅运、通风、机 电、排水、传感与感知等环节的应用。 5.2.4 网络管理与信息安全建设具备网络管理、状态监控、设备监测、安全管理等功能,能够对 5G 无线接入设备和传输设备进行统一管理、统一监控和统一维护,实现网络状态和设备的动态监控、实时 告警。 5.2.5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能够实现开拓设计、地质保障、采掘(剥)、运输、通风、洗选物流等环节 的智能化决策和自动化协同运行。 6 建设内容 6.1 6.1.1 5G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5G 核心网 6.1.1.1 功能 6.1.1.1.1 宜采用独立组网的形式,控制面遵循 3 GPP 标准。 6.1.1.1.2 可搭载 MEP 或其他边缘计算平台,支持煤矿部分应用系统在 5G 核心网 MEP 平台上的部署, 且能够进行包括但不限于:煤矿应用系统认证和鉴权服务、组网安全防护能力、数据加密、数据隔离、 数据防篡改、数据访问控制、数据防泄漏等方面的安全管理。 6.1.1.1.3 宜支持与 IMS 对接,实现 5G、4G、WiFi 与有线电话的融合调度。 6.1.1.2 6.1.1.2.1 6.1.1.2.2 6.1.1.2.3 6.1.1.3 6.1.1.3.1 6.1.1.3.2 6.1.2 性能 同时在线会话数宜不小于 1 千用户,并可扩展至 1 万用户。 吞吐量大于 10 Gbps。 MEP 宜支持 APP 应用及虚机模式部署,平台资源可根据应用需求灵活部署。 可靠性 支持软件、硬件故障的在线恢复,关键软件、硬件宜优先进行 N+1 或 1+1 冗余备份。 支持容灾备份。容灾备份可自行建设,或与运营商网络组成资源池进行容灾自动切换。 传输网 6.1.2.1 6.1.2.1.1 求。 功能 设备宜支持网络级就近转发和设备级物理层低时延转发能力,匹配时延敏感业务的承载需 3 DB14/T 2530—2022 6.1.2.1.2 设备宜支持二层和三层业务模型,满足点对点、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业务承载需求。 6.1.2.1.3 设备宜支持同步以太网功能,支持 1588.V2 等时间同步协议,实现稳定可靠、高精度的频 率同步和时间同步。 6.1.2.1.4 宜支持“Flex E”的切片技术,采用时分复用方式基于以太网物理层提供硬管道隔离及监 视技术,遵从 OIF Flex E 规范;能够支持丰富的切片颗粒度,如 1 Gbps、5 Gbps 等。 6.1.2.1.5 宜支持切片带宽的动态调整,且带宽调整时业务无损。 6.1.2.1.6 支持电信级故障检测和性能管理。 6.1.2.2 性能 6.1.2.2.1 小型和中型煤矿宜采用 10Gbps 及以上的主干传输网络,大型煤矿宜采取 50Gbps 及以上的 主干传输网络;且主干传输网络宜支持切片功能。 6.1.2.2.2 设备宜支持 100Mbps、1000Mbps 的光接口和电接口以及 10Gbps-50Gbps 的光接口;且光端 口最大传输距离不低于 10 km,具备单纤双向能力。 6.1.2.3 可靠性 6.1.2.3.1 宜采用“串联环结构”、“并联环结构”等“抗灾技术”进行建设,支持交换单元、主控 单元、信令控制单元(当支持控制平面时)等主要功能单元的 1+1 冗余备份能力。 6.1.2
DB14-T 2530—2022 智能煤矿融合5G网络建设指南 山西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9 01:06:5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