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11.020 CCS C 62 DB3202 无 锡 市 地 方 标 准 DB3202/T 1031—2022 湿地环境钉螺调查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vestigation of Oncomelanid snail in wetland environment 2022 - 07 - 20 发布 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 - 07 - 27 实施 发 布 DB3202/T 1031—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无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孟晓军、周伟杰、邵洁、张键锋、高东林、王宜庆、兰策介、朱丁。 I DB3202/T 1031—2022 湿地环境钉螺调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涉水湿地环境中开展钉螺调查的方法、内容和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无锡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血吸虫病防 治责任单位通过湿地诱螺法开展湿地环境钉螺调查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WS/T 563 钉螺调查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湿地环境 wetland environment 自然形成的或人工建造(改造)的有暂时或长期的淡水水体覆盖的土壤环境。 3.2 诱螺装置 Oncomelania snail luring equipment 用特定材料(一般为稻草帘)制作而成的,能够放置在湿地环境中漂浮在水面上,可以引诱钉螺等 螺类爬到表面上的装置。 3.3 湿地诱螺法 attracting Oncomelaniasnail method in wetland 将采用稻草帘等载体制作而成的诱螺装置等距离放置于湿地环境中,引诱钉螺附着在诱螺装置上, 以了解钉螺分布情况的方法。 3.4 湿地疫水 epidemic water 含有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湿地水体。 3.5 感染螺 infected Oncomelania snail 1 DB3202/T 1031—2022 含有血吸虫胞蚴或尾蚴的钉螺。 4 调查要求 4.1 现场调查 4.1.1 调查点的选择 应选择湿地环境中植被覆盖良好,或水系复杂,或游人众多,水流缓慢,防风避浪的地方作为湿地 诱螺点,包括湖泊湿地、沼泽湿地、河流湿地、池塘湿地、人工湿地、水田等。 4.1.2 调查时间 宜在每年上半年的4~6月份和下半年的9~11月份气温在20 ℃~25 ℃的时候开展湿地环境钉螺调 查,诱螺装置放置在水体中以后,应定期捞取查看诱螺情况。 4.1.3 调查人员 调查人员(除了组织协调管理人员以外的查螺人员)宜招募熟悉当地自然环境的经验丰富的村民(居 民),在开展钉螺调查前应对调查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培训,使其熟悉钉螺相关知识,掌握湿地环境钉螺 调查方法和个人防护措施。 4.1.4 调查工具 诱螺装置为稻草帘,稻草帘面积为0.1 ㎡(长宽厚尺寸推荐为33 cm×33 cm×5 cm或50 cm×20 cm ×5 cm)。查螺工具为镊子,一般为15 cm~20 cm医用直镊,或普通的竹筷。用螺袋存放捕获的螺类, 螺袋一般为用牛皮纸制成5 cm×8 cm的纸袋,印有湿地环境名称、查螺日期、天气情况、诱螺只数等信 息,并有调查人员签名。 4.1.5 查螺方法(湿地诱螺法) 应采用稻草帘诱螺装置,且需要至少2人同时通过湿地诱螺法开展钉螺调查工作。诱螺装置可根据 湿地环境面积大小、形状等特点,按系统抽样方式等结合环境特点放置于湿地环境紧邻岸边0.5 m~1 m 范围内的水体中。诱螺装置固定好以后,放置的地方应设置提醒标识,并有专人看管。可在放置3天~7 天后的一天中温度适宜的时候捞取诱螺装置,并检查所获得的钉螺成螺、幼螺以及其他螺类的数量,但 要避免在外界温度高于30 ℃的正午前后捞取诱螺装置。 4.1.6 个人防护 查螺人员应注意个人防护,尤其是在有湿地疫水的环境,以防止查螺时因暴露感染血吸虫。开展湿 地查螺前,皮肤裸露部分应涂擦防蚴霜,双手应戴上有防护作用的橡胶手套,双脚穿戴长筒胶靴。检取 钉螺应使用直镊或竹筷,不能直接用手拾取。不要在疫水中洗手脚。在湿地环境岸边查螺时,特别要注 意防止滑跌落水。如怀疑查螺期间有接触疫水史者,应及时到专业机构进行检查治疗。 4.1.7 引进水生动植物调查 对于有水生动植物引进的湿地环境,应该及时联系湿地管理单位,对引进的螺、蚌等水生动物和芦 苇、菖蒲等水生植物进行登记,随机抽取10份样本(不足10份的全部抽取)进行检查,并作出风险评估。 评估时应详细记录湿地环境名称、经纬度,管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信息,水生动植物名称和数量,材料堆 放地、生产单位和产地,材料处理意见,检查和陪同人员签名,抽样数量和检测结果,填表人和填表日 2 DB3202/T 1031—2022 期等。对可能来自疫区的外来动植物材料及时封存,汇报上级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等候明确指示后 处理。 4.1.8 查螺资料的登记和钉螺保存 诱螺装置诱捕到钉螺时,应将钉螺放入螺袋封口后保存,不能直接手持保存。螺袋内的钉螺要在当 日及时送往实验室进行鉴定,并填好湿地钉螺调查登记表。登记表详细记录湿地环境名称、湿地环境经 纬度、点号、调查日期、捕获螺数(包括钉螺、海蛳、烟管螺、菜螺、拟钉螺和其他螺类等)、调查点 自然环境因素(植被、气温、水质Ph值、水温等)、填表人、联系方式和调表日期等。 4.1.9 螺类鉴别要点 湿地环境主要螺类按下列要点进行鉴别: a) 钉螺:长度 5 mm~10 mm,螺层 5 mm~9 mm,旋转方向为右旋,壳口为卵圆形,有厣,大多有 唇脊,假眉金黄色,阴茎呈浅红色; b) 海蛳:长度 15 mm~28 mm,螺层 12 mm,旋转方向为右旋,壳口为锯齿形,有厣,无唇脊,壳 口处基部有 3 条横纹,纵肋稀疏; c) 烟管螺:长度 10 mm~ 17 mm,螺层 10 mm~11 mm,旋转方向为左旋,壳口为近三角形,无厣, 无唇脊,壳口有皱褶; d) 菜螺:长度 7 mm~9 mm,螺层 6mm~8 mm,旋转方向为右旋,壳口为椭圆形,无厣,无唇脊, 眼有柄,能伸缩; e) 拟钉螺:长度 3 mm~6 mm,螺层 5 mm~8 mm,旋转方向为右旋,壳口为脐沟裂状,有厣,无 唇脊或有弱唇脊,假眉白色,阴茎不呈红色。 4.2 实验室检测 钉螺的鉴别、生存状态鉴定和感染状态检测应按照WS/T 563的相关要求进行。 4.3 调查结果统计 下列指标用于湿地环境钉螺调查结果统计: a) 活螺平均密度(只/㎡)=捕获活螺数/(0.1 ㎡×诱螺装置数); b) 活螺装置出现率(%)=(活螺装置数/诱螺装置数)×100%; c) 钉螺感染率(%)=(感染螺数/解剖螺数)×100%; d) 感染螺平均密度(只/㎡)=感染螺数/(0.1 ㎡×诱螺装置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pdf文档 DB3202-T 1031-2022 湿地环境钉螺调查技术规范 无锡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202-T 1031-2022 湿地环境钉螺调查技术规范 无锡市 第 1 页 DB3202-T 1031-2022 湿地环境钉螺调查技术规范 无锡市 第 2 页 DB3202-T 1031-2022 湿地环境钉螺调查技术规范 无锡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9 00:47:58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